
沈晓飞,北京大学博雅青年学者,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教授。
2014年7月于武汉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9年7月于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其中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任洪堡学者);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核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4年3月加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主要从事于激光等离子体物理和高能量密度物理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包括强激光离子加速及其应用、激光电子加速、新型辐射源、强场量子电动力学等研究方向。提出离化动态电离致稳离子辐射压加速机制,可显著抑制横向不稳定发展;提出激光平行入射微胶带靶前沿的光刨机制(laser plasma peeler scheme),可用于激发相对论表面等离子体波、显著改善粒子加速及辐射源品质等;研究皮秒激光与近临界密度靶相互作用,与合作者在面向重离子实验的拍瓦高能激光器(PHELIX)等装置上进行实验验证。近年来,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评论X》(Physical Review X)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欧洲物理学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EPS DPP)年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曾获蔡诗东等离子体物理奖、亚太物理学会联合会等离子体物理分会青年科学家奖(U30)等。
目前,正在着手建立一个基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理论与数值模拟的研究组,侧重相对论激光物质相互作用、激光核物理、强场量子电动力学等方向。
电子邮件:
xfshen@pku.edu.cn
供稿:物理学院党委人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