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至31日,由北京大学与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核能材料暑期学校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文华活动中心成功举行。来自全国9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700余名学员踊跃报名参与,活动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取得圆满成功。

7月28日上午举行的开幕式由四川大学物理学院胡逊祥教授主持,四川大学物理学院院长吴家刚教授、暑期学校发起人、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宇钢教授、王晨旭研究员分别致辞。他们对莅临授课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感谢,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并对暑期学校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暑期学校以“核燃料与包壳材料”为主题,围绕核燃料与包壳材料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邀请了21位来自美国、欧洲、日本及国内的核能材料领域知名专家进行授课。课程内容涵盖核材料基础、先进核燃料、包壳材料等多个前沿方向,系统讲授了耐事故燃料、高铀密度陶瓷燃料、TRISO燃料、金属燃料及锆合金、先进钢、碳化硅复合材料、镍基合金等关键技术进展,为核能材料领域青年人才搭建了宝贵的学习与交流平台。学员们不仅获得了系统的专业知识,也深入了解了核材料研究的最新趋势和技术挑战。

课程结束后,线下学员在胡逊祥教授带领下,实地参观了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加速器集群,现场了解载能粒子辐照在核能材料研发中的应用。同时,学员们还参访了四川大学博物馆,感受学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全国核能材料暑期学校自2021年由北京大学发起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三届主题分别为“辐照损伤效应”“聚变堆材料”与“核燃料与包壳材料”。凭借其前沿的课程设计、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开放的交流平台,该系列活动已成为我国核能材料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品牌。
本次活动得到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及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四川大学物理学院、中国核学会辐照效应分会、核物理与核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核反应堆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先进核能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辐射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能量密度物理及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暑期学校圆满落幕,未来可期。